专业领域/方向:审计
适用课程:《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
选用课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编写目的:本案例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IPO审计风险,实现 IPO舞弊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根据本案例资料,一方面学生可以进一步思考与传统审计相比,IPO审计风险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重点掌握IPO审计风险评估的内容和风险评估程序,分析IPO审计风险的成因,帮助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识别与防范IPO舞弊风险,为今后IPO审计提供思路与方向。
知识点:IPO审计、IPO审计风险成因、IPO审计风险评估、IPO审计风险应对
关键词:IPO审计 欺诈上市 风险评估 风险识别
中文摘要:深圳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联讯)于2011年在创业版成功上市,但不久之后便出现财务方面的严重问题。2013年4月27日,海联讯公司发布《关于对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公告》,自曝2011年虚增净利润2278.88万元,虚增部分为实际数的57.05%;2010年和2011年虚假冲减应收账款、调增应收账款及其他应付款分别超过1.1亿元和1.3亿元。对海联讯进行IPO审计的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因涉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被证监会撤销证券服务业务许可。近年来发生的与首次公开发行(IPO)审计相关的诉讼案件,使一些会计师事务所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针对一些企业在 IPO 过程中的财务造假以及在上市之后业绩迅速变脸等现象,2013 年证监会启动对 IPO 在审企业财务专项检查工作,进一步强化了会计师事务所 IPO 审计责任追究。因此,识别和防范IPO审计风险成为注册会计师及所在事务所倍加关注的问题。本案例在素材选择上,题目设计上引导学员进一步关注IPO 审计风险, 讨论IPO 审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阐述IPO 审计风险的成因和防范措施。
ABSTRCT: Shenzhen Hirisun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come into the Second-board Market in 2011, but soon after it appeared serious financial problems. On April 27, 2013, Shenzhen Hirisun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issued "notice of material accounting error correction and retroactive adjustment from previous years", confiding that the company inflated net profit of 22.7888 million yuan, which was 57.05% of the actual number; false reducing debtors, increasing accounts receivable and other payables were more than 110 million yuan and 130 million yuan respectively in 2010 and 2011. Shenzhen Pengcheng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Company who engaged the IPO audit for Shenzhen Hirisun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was revoked the license of securities services business, because it was suspected of financial fraud. For the Past few years, the contentious cases associated with IPO audit always occurred to the public accounting companies and CPAs. Some public accounting companies were even destroyed by the contentious cases. Because some company achievements suddenly turn after their IPO, CSRC started special financial inspection to the companies which were accepting IPO audi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IPO audit responsibility investigation of accounting firm in 2013. Therefore, to identify and prevent the IPO audit risks become the focus problem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and their firm. So in this case, material selection and topics designed guide students to further concern the causes of IPO audit risk and the strategies of reduction IPO audit risk.
从海联讯公司欺诈上市分析注册会计师
如何识别与防范IPO审计风险
IPO审计即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审计,作为企业IPO流程的首要程序,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三年一期审计报告为完成标志。高质量的IPO审计不仅能达到企业期望、完成信息披露,更可以满足相关部门监管要求。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低效的IPO审计时有发生,欺诈上市屡禁不止,如2009年有中小板造假第一案云南绿大地,2013年又现创业板欺诈第一案万福生科,2014年5月30日,深圳海联讯董事长增持20万股,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由大股东承担上市造假成本首例。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因IPO公司业绩变脸而受到证监会和财政部的处罚,为海联讯提供IPO审计服务的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也因此被证监会撤销证券服务业务许可。欺诈上市不仅扰乱市场秩序、影响资源配置,执行审计任务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也因此受到牵连,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人们不禁要问,IPO审计为何存在如此高的审计风险?应该如何识别与防范这一风险呢?
一、背景简介
(一)控制和防范IPO审计风险是大势所趋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里的新兴市场,创业板自2009年成立至2013年末已有4年的时间,期间共有355家公司上市。然而,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上市之后业绩瞬间变脸的公司层出不穷,IPO造假频频发生。随着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出台,新一轮的 IPO 上市也在2014年1月拉开序幕,IPO审计作为IPO上市重要的一环,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创业板企业大多从事高科技行业,具有新的技术、新的盈利模式、新的营销渠道和新的市场等特点,普遍体现出高风险和高成长性,这对于参与IPO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也意味着更高的审计风险。对注册会计师来说,如何防范和控制其所面临的日益增大的IPO审计风险,将是注册会计师行业谋求健康发展的大势所趋。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2012年,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因涉嫌海联讯IPO上市财务造假,被证监会撤销证券服务业务许可,给注册会计师行业敲响了警钟。海联讯欺诈上市事件分析可以成为讨论注册会计师识别和防范IPO审计风险的典型案例,它的剖析为今后IPO审计提供思路与方向。
(二)新审计准则的出台
新修订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在2010年11月初由财政部发布,自2012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新审计准则在项目上,基本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一一对应,在内容上则充分采用国际审计准则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程序。为此,新准则对原先的16项审计准则的内容进行了实质性修改,同时,还对原审计准则全部按照新体例进行改写,提高了审计准则的明晰度。从特点上来看,新准则更加全面体现风险导向审计。改良后的风险导向审计强调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为主线,同时增强了识别和应对舞弊风险的有效性,强调与治理层的有效沟通。上述变化有利于注册会计师更全面的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在合理分析的基础上识别重大错报风险可能存在的领域,为实施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提供依据。但是,新出台的执业准则并未对IPO审计的依据、对象、范围和方法等进行明确说明,且无论国际审计学术界还是国内审计实务界,有关IPO审计的相关理论和实务研究成果还不丰富,那么,IPO审计风险问题研究就更显得必要和重要。海联讯公司欺诈上市的剖析和审计失败的总结为IPO审计风险识别和防范提供了生动案例。
二、案例概况
(一) 海联讯与深圳鹏程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海联讯是一家从事电力信息化系统集成业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面向电力企业,以提供综合性整体解决方案的形式,从事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业务,并提供相关的技术及咨询服务。该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可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产业链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各个环节,全面提升用户信息化水平,为客户创造价值。
海联讯公司成立于2000年1月 ,总部位于深圳,拥有两家全资子公司和北京技术研发中心。公司客户集中在电力行业,主要为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大电网公司及其下属省级公司。公司于2011年11月23日成功上市,公司建立了覆盖全国多个城市的销售、服务网络,业务覆盖:行业咨询、业务梳理、应用集成、专业软件、配套网络主机、传输通信、硬件集成及服务,凭借专注电力领域及在行业中的良好服务表现,公司已跻身为中国电力行业最有竞争力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
担任海联讯IPO审计工作的审计机构是鹏城会计师事务所。深圳市鹏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城所)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具有证券、期货审计资格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截止到2013年,事务所拥有从业人员500余人,其中中国注册会计师200多人,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注册会计师50余人,高级会计师、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30人,资产评估专业人员、工程技术人员60人,是一个以中国注册会计师为主体,拥有多方面专业人才的大型社会中介机构。鹏城所除具有一般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验证资格外,还具有执行证券、期货相关审计业务资格、金融相关审计业务资格、会计鉴定、中央及地方国有企业审计查证资格、外债审计资格、资产评估资格、土地房屋评估资格、建筑工程造价咨询资格。鹏城所总部设在深圳,并在北京、上海、广州、济南、沈阳、香港等地设有分所。2011 年,鹏城所在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百家排名中,位居第34位,在深圳市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综合排名中,位居第1位。而在2012年后,鹏城所因涉嫌绿大地、海联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证监会决定撤销其证券服务业务许可。该所2012年被国富浩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2013年国富浩华又被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
(二)海联讯通过IPO审计,欺诈上市与自曝家丑
海联讯于2011年在创业版成功上市,但不久之后便出现财务方面的严重问题。2013年3月21日,海联讯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调查。2013年3月22日,海联讯公告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书后,关于该公司涉嫌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欺诈的不利消息开始在市场上传播开来(首次公开招股是指一家企业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2013年4月25日,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因为海联讯2009~2010年度存在从非客户方转入大额资金冲减账面应收账款并于下一会计期间转出资金,转回应收账款等情况而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013年4月27日,海联讯公司发布《关于对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公告》,自曝在营业收入确认、成本估算、年终奖金计提以及冲减应收账款存在问题。公告中指出,2011年海联讯虚增净利润2278.88万元,虚增部分为实际数的57.05%。同日,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发布《关于深圳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要前期差错更正的说明》,指出该公司2010年和2011年度存在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后的数据显示,海联讯2010年和2011年虚假冲减应收账款、调增应收账款及其他应付款分别超过1.1亿元和1.3亿元。
(三)海联讯欺诈上市的造假分析
海联讯的财务造假,策划精心、伪装严密、涉及范围广,除内部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配合,外部还有客户、会计师事务所和保荐机构的密切协助,使整个过程流畅完备。
(1)为上市,助跑八年
2011年底上市的海联讯,早在2003年就已经做好了海外上市的准备,然而突如其来的SARS使其上市脚步无奈停止。蛰伏6年后,海联讯转而冲刺国内A股市场。但2009年海联讯招股说明书显示,其核心技术实现的软件开发与销售收入占比不足10%。由此,发审委认为海联讯的核心竞争力不够突出,不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第14条规定(发行人应当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导致申请于2009年12月22日上会被否。海联讯此次申请创业板IPO时的保荐机构是华泰联合证券,但没有成功。报告期内,海联讯公司核心技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海联讯核心技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收入来源 |
项目 |
2009年1-9月 |
2008 年度 |
2007 年度 |
2006 年度 |
|
核心技术 |
专业应用系统 |
金额(万元) |
2710.96 |
3173.01 |
2810 |
2277.88 |
占业务收入比例 |
16.52% |
14.86% |
15.24% |
21.43% |
||
企业级一体化信息平台 |
金额(万元) |
6096.44 |
7558.42 |
6285.23 |
3081.43 |
|
占业务收入比例 |
37.16% |
35.41% |
34.09% |
28.98% |
||
合计 |
53.68% |
50.27% |
49.33% |
50.41% |
信息来源:海联讯2009年招股说明书
(2)接“二”连“三”,力排诸“疑”,终上市
有了两次的无疾而终,第三次为了避免重蹈覆辙,2011年7月18日在海联讯公司新的招股说明书中,所有关于公司核心技术收入所占营业收入的具体比例数据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主营业务对应的核心技术分类(表2),而对于核心技术对应的财务数据,也只剩下一行简单的表格(表3),分别统计3年报告期内公司核心技术产生的总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并且,在2011年的招股说明书中,2009年核心技术实现业务收入占公司全部营业收入的比例显示为100%(表3)。然而,2009年招股说明书显示(表1),公司核心技术从2009年1月至9月实现的业务收入占公司全部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3.68%,这意味着2009年前9个月中有超过46%的收入为非核心技术贡献。如出一辙的是2008年度核心技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前后两份招股说明书中也是截然不同,分别为50.27%和100%(表1和表3)。
表2海联讯核心技术分类
主营业务 |
核心技术 |
系统生成 |
信息传输与语言通信技术 |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嵌入软件Flex-Ring环网技术 |
|
实时嵌入式系统软件定时器管理技术 |
|
信息安全技术 |
|
主机与存储技术 |
|
软件开发与销售 |
内容管理平台 |
鹦鹉螺开发框架 |
|
工作流平台 |
|
应用集成技术 |
|
融合通信技术 |
|
技术与资源服务 |
咨询服务框架 |
咨询方法论 |
信息来源:海联讯2011年招股说明书
表3 海联讯核心技术产生收入占比
项目 |
2011年1-6月 |
2010年度 |
2009年度 |
2008年度 |
核心技术产出的收入占营业 |
100% |
100% |
100% |
100% |
信息来源:海联讯2011年招股说明书
尽管存在诸多质疑,保荐人平安证券和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深鹏所审字[2011]0151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一齐“护驾”,海联讯结束长达八年长跑,IPO最终成功“着陆”。2011年11月23日,海联讯在创业板上市,发行普通股票1700万股,发行价格23元,发行期满募集资金3.5亿元,超过计划募集资金2.19亿元。
然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海联讯上市后不久,业绩迅速“变脸”,2013年4月27日,海联讯委托天健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天健审[2013]3-219号)对2011年及其以前年度重要前期差错进行更正调整。
2.一朝为获IPO,三年虚增近半亿
根据海联讯的2011年招股说明书,2008、2009、2010和2010年,其净利润分别为2698.54万元、3554.53万元、4846.28万元和6273.23万元。对于外包业务占比重大的日常经营,海联讯作为委托方本应按权责发生制要求及时借记营业成本,贷记应付账款确认外包成本。而事实却是海联讯在多确认合同收入的同时延期确认外包成本,使得泡沫利润出现。据天健事务所出具的差错更正(天健审[2013]3-219号),通过上述方法海联讯在2009年及以前累计虚增利润高达1300万。对于年终奖金等成本费用项目,海联讯也跨期确认,加之营业成本影响,使得2010年合计虚增利润1181.81万元,2011年利润虚增合计2278.88万元。
从2009年到2011年,连续虚增高达4760.69万元的利润绝非仅是海联讯自称的“记错账”,更是有预谋、有计划的系统性会计造假。
3. 应收账款出“黑洞”
2009年至2012年,海联讯一直存在从非客户方转入大额资金冲减账面应收账款并于下期期初转出资金、转回应收账款的情况。2010年,虚假冲减应收账款及其他应付款1.13亿,2011年,虚假冲减应收账款及其他应付款1.33亿。而对于短短两年累计的2.46亿巨额应收账款,海联讯并未列出对方客户名称。
海联讯同时利用应收账款长期挂账虚增资产规模,2010年,海联讯公司向两家单位提供服务实现销售收入对应应收账款为1200万元;2011 年,海联讯公司向六家单位提供服务实现销售收入对应应收账款为1900万元;这3100万元截至2012年底均未曾有回款记录。
最为讽刺的是,在海联讯上市当年,平安证券和鹏程会计事务所双双认为,“海联讯主要客户的货款回收较为及时,应收账款回收风险较小;发行人应收账款变动主要是受到部分客户的付款程序变化的影响,增长的原因真实、合理。”
4.资金循环显蹊跷
和异常猛增及虚假的应收账款相对应,财务蹊跷的痕迹在其他财务指标中同样得到印证。
(1)现金流量净额异减
2008-2010年三个会计年度,海联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018.50万、2651.67万、7214.81万。但是,在2011年度,海联讯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当年现金流量净额为-2098.69万元,也就是说辛苦经营一年,公司最后账上得到的现金竟然是个负值。
(2)应收账款余额和净额激增
2008年底,海联讯应收账款余额仅为7144万,到2009年底迅速增长到1.07亿,2010年底为1.03亿,2011年末为1.23亿。2009年末应收账款余额较2008年末增长51.16%,2010年末应收账款余额较2008年末增长43.98%,2011年末应收账款余额较2008年末增长72.17%。
同时,海联讯2008年末、2009年末、2010年末的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6425.18万元、9986.61万元、9614.79 万元,占当期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高达44.46%、46.18%、36.34%。到2011年末,应收账款净额达11547.92万元。扣掉虚增额,2011年12月31日,海联讯应收账款净资产仅为313.68万元。
(3)营业收入增长“不尽人意”
相对于畸高的应收账款增长,营业收入的增长却不尽人意。2009年末营业收入为2.57亿元,较2008年的2.13亿元仅增长20.28%;2010年确认收入3.03亿元,增长率为17.83%;2011年营业收入为3.55亿元,增长率仅为17.45%。
(4)自有资金“体内循环”
海联讯2012年审计报告中保留意见事项段显示,其2009-2012年度存在从非客户方转入大额资金冲减账面应收账款,并在下一个会计期初转出资金,转回应收账款现象。而海联讯公司拒绝向会计师提供非客户方有关信息,声称“电力行业客户较为强势,故未能按照审计机构要求配合应收账款的审计工作”,最终导致会计师因审计范围受限,发表保留意见。
但2012年底,一份“神秘质押公告”显示股东邢文飚、孔飙将其持有的总计2100万股限售股质押给深圳担保集团,用于规模4000-6000万元个人融资担保。2008年海联讯增资时,深圳担保集团曾注资成为其法人股东,随后转让。但之后有9笔深圳担保集团对海联讯的贷款担保,涉及金额8000余万。双方如此密切的关系,所谓的“非客户方”即孔飙和邢文飚两位股东,“神秘质押公告”揭示海联讯在利用自有资金进行“体内循环”。
三、IPO审计风险发现与识别及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教训
我国现处于资本市场发展期,行业监管有限和制度不完善使急于上市企业IPO造假时有发生。系统舞弊造假看似难以识别,但只要虚假则必有迹可循。
1.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充分了解,识别IPO舞弊动机
通常来说,花费巨额上市成本进行 IPO 项目的企业,都对上市成功拥有强烈的渴望,而为此对注册会计师施压也是很常见的现象。对海联讯来说,早在 2003年就开始计划实施上市,2009 年 IPO 失败,2011 再次努力上市的他们对成功的渴望更加强烈。因此,舞弊的动机是存在的。同时,海联讯作为从事电力信息化系统集成业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面向电力企业提供服务。高新技术行业的特殊性加之电力知识的缺乏使得注册会计师易受蒙蔽。
2.需要对往来款项充分关注,发现收入舞弊
往来款项与企业经营息息相关,而复式记账下科目的勾稽关系使货币资金项目与收入项目相互对应。因此,财务造假伪造利润的另一面是往来款项的异常。审计师可通过往来款项的“窗口”突破收入舞弊。在对海联讯应收账款的审计中,截至2012年底,海联讯存在高达3100万元的长期挂账应收账款,而海联讯无法提供对方信息,鹏城所更没有严格执行函证程序,反而在报告中认为“主要客户货款回收较为及时,应收账款回收风险较小,增长原因真实合理”,最终导致IPO审计失败。此外,海联讯利用自有资金,频繁的以非客户方名义进行“体内循环”,虚假冲减应收账款2.46亿,然后下期转出以虚增资产规模。鹏城事务所审计师却未能在确保对账单余额准确的基础上,考虑历史交易的真实性,未能对一定时期内同一账户总金额一致的资金频繁流动保持应有的警惕性。
3.对企业上市前后的财务指标谨慎分析,识别舞弊端倪
识别和防范风险时,审计人员应全面实施分析性程序,分析不同数据间的关系评价财务信息发现舞弊端倪,尤其应关注企业上市前后的相关财务指标对比。
在本案例中,海联讯先是跨期确认外包成本方式虚构应收账款,再从非客户方利用“其他应付款”进行大额冲减。错综复杂的会计记录游戏,不过是希望将虚增部分最终消化,这一系列动作必然导致应收账款的异常波动,如2008年底,海联讯应收账款余额仅为7144万,到2009年底迅速增长到1.07亿,而2010、2011年分别为1.03亿、1.23亿,三年应收账款余额较2008年末分别增长51.16%、43.98%、72.17%。而上述往来账项的大幅异常波动却并未引起审计人员的应有重视。在应收账款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海联讯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仅为20.28%、17.83%和17.45%。对于这种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的极度不匹配也未引起审计人员的高度警惕。
4. 重视非财务信息收集与考量,发现公司舞弊迹象
非财务讯息对于识别财务舞弊也有重要作用。审计师往往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发现公司舞弊的迹象: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程度、内部控制有效水平、董事和高管更换情况、遭受监管机构谴责处罚情况、诉讼和担保情况,财务主管和外部审计是否频繁变更等。2013年8月财政部披露了《我国上市公司2012年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该报告显示,在2244家上市公司中,有8家上市公司披露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海联讯便是其中之一。更进一步来看,有3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结论为无效,它们分别为:海联讯、万福生科和北大荒。2012年,共有153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沪、深交易所2492家上市公司的比例为61.48%。其中,内部控制审计结论为否定意见的有4家,海联讯又“榜上有名”。海联讯公司曾在内部控制报告中被出具否定意见,且多次被认定为内控评价无效。这一信息表明,海联讯管理当局的诚信度极低,注册会计师未来的审计风险极高。在获知海联讯公司内部控制不作为的情况下,继续坚持对海联讯进行IPO审计也是鹏城所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
四、IPO审计风险防控及海联讯审计案的启示
海联讯急于上市,以会计差错外衣自认造假的风波,为我们留下IPO审计风险防控启示。
1.事务所应完善业务承接、实施、事后检查
对于IPO审计业务的承接,首先,事务所应了解客户基本情况和要求,考虑客户诚信以及承接风险,正确分析自身能力审慎选择客户。特殊行业应考虑专家意见,万勿为获得高额IPO审计费而草率承接,引火上身。其次,构建高效的项目团队是IPO审计成败的关键,应安排经验丰富、较高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进入审计小组。
IPO审计的实施阶段,应按照既定审计计划严格执行测试程序以控制风险。一般而言,急于上市的公司为达到标准会进行“反向包装”,因此审计人员应关注公司上市前三年的主要财务指标,与同行业对比分析作为切入点。同时应注重分析程序的运用,提高获取的审计证据质量。当证据变多时,必要时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再评估,修正审计计划。
IPO审计项目结束后,内部独立复核人员应合理对审计结果监督、复核,做到持续检查。事务所也应对以往的IPO审计业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自查,将事后检查复核纳入事务所IPO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中。
2.拟上市公司要优化治理层,规范审计聘任制度
公司完善的治理结构应是股权所有者、董事会和经理人员之间权利分配与制衡的制度安排,但我国经常出现董事长与总经理一人担任的“一股独大”现象,这使得拟上市公司管理层由被审计人变成IPO审计委托人,成为决定事务所聘任、收费的“衣食父母”。同时IPO审计中的投资者、管理层、审计方的三角稳定结构简化为管理层和审计方二者的失衡关系。双方巨大的潜在利益导致拟上市公司对高质量审计需求淡漠,而事务所迁就公司同管理层共谋欺诈上市,审计结果变成了委托人意志的体现。基于此,我们不妨借鉴西方的财务报告保险制度(financial statement insurance,简称FSI),引入外部独立的第三方决定审计聘任权。该制度下,拟上市公司向保险公司投保财务报告险,保险公司聘请事务所对投保的拟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对造假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向投资者进行赔偿。保险公司的介入,消除了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层因利益关联导致的合谋,源头上保证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FSI借鉴可以成为我国防范IPO审计失败的一种可行方案。
3.行业协会从重处罚,加大IPO欺诈成本
按规定,行业协会对事务所参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将给予处罚,但现实中造假事项一经败露,参与造假事务所被吊销资格,但合伙人却带原有业务纷纷“转投”他所,真正的结果只是员工换个名片、事务所换个品牌继续经营,甚至有些负主要责任的注册会计师连CPA执业证书都没有被吊销。深圳鹏城事务所受多起IPO审计失败牵连投至原国富浩华名下、因“万福生科”遭受史上最严罚单的中磊所多数员工投奔大信和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可见与舞弊带来的高收益相比,IPO审计违规法律风险和成本微乎其微,不能起到震慑作用。
因此,加大违规风险、提高舞弊成本是提高IPO审计质量的根本保证。一方面要加大虚假信息披露经济惩罚力度和刑事责任完善,建立处罚成本大于造假收益的法律环境;另一方面,要严厉追究事务所和审计人员责任,尤其是合伙人的连带责任,杜绝通过转投他所逃避处罚。不仅对签字会计师处罚,更要对同项目组成员做不良信誉记录,加强内部员工间的制约,才能真正提高我国IPO审计质量。
五、海联讯公司案的最新进展
2014年7月18日,海联讯和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在网站发布了《深圳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章锋、孔飙、邢文飚、杨德广关于设立海联讯虚假陈述事件投资者利益补偿专项基金的公告》和《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海联讯虚假陈述事件投资者利益补偿专项基金的管理人公告》两个公告,称海联讯的四名股东出资2亿元设立“海联讯虚假陈述事件投资者利益补偿专项基金”。海联讯的这一举动在A股市场尚属首次,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在其后例行会上也对此表示支持,张晓军同时表示,海联讯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的调查还在进行之中,证监会会按照其违法违规行为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
六、参考文献
[1]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2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http://www.gov.cn/flfg/2006-05/18/content_283660.htm
[2] 深圳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2 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http://data.eastmoney.com/notice/20130427/oqhZX.html
[3] 《我国上市公司2012年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
http://www.mof.gov.cn/mofhome/kjs/zhengwuxinxi/diaochayanjiu/201308/t20130828_982819.html
[4]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指引》
http://bbs.chinaacc.com/forum-3-7/topic-1736631.html
[5]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创业板上市公司监管答问》
http://www.gov.cn/gzdt/2009-10/26/content_1449431.htm
[6] 证券公司分支机构监管规定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meXJhObJ68_LcOtlpdkfG6zdSBv6oB81Prizb_CoT9yg8_atZcMLQVWRcgV-sZ8JyMR48sqAtgsWh8MxEdHCdK
[7] 《海联讯自认造假“舍车保帅 ”》
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4,20130509290679559.html
http://business.sohu.com/20110824/n317192547.shtml
[9] 《股市造假:海联讯自曝家丑被疑避重就轻涉嫌造假》
http://bbs.hexun.com/stock/post_5_5666931_1_d.html
[10] 《证监会全面开启稽查风暴 海联讯等八家公司遭立案》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5/20/c_124734931.htm
[11]黄文凤. 欺诈上市过程中的财务造假与防范.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3(11)
[12]马军生,高鑫,董君. 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剖析启示.财务与会计. 2006(2)
[13]马靖昊. 年报无戏言.新理财. 2014(6)
[1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15]刘静.审计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16]高雅青,李三喜.上市公司审计案例分析.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17]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指南解释》,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8]李晓慧.《审计学:实务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9]刘静.《审计案例与模拟实验》,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1
[20]刘明辉.《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七、讨论题目
1.何为IPO审计?IPO审计与传统相比有哪些特点?
2.何为审计风险?结合案例,说明IPO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3.与传统审计相比,IPO审计风险评估程序有何不同?
4.结合案例,指出审计人员应如何发现与识别IPO舞弊风险?
5.结合案例,指出未来应如何防范欺诈上市?
联系电话:0431-8453935284539345联系邮箱:kjxyzszx@jlufe.edu.cn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邮编:130117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